畫家 張復興(上海)
臨近中午,陜西北路似乎還未蘇醒,沿街商鋪大門靜閉,行人寥寥,連絡(luò)繹不絕的車流也悄然行駛少有聲息,唯有初夏的陽光,穿透兩旁法國梧桐撐開的巨傘,投下陰影,憑添了幾分懷舊感。
歷史上陜西北路街區(qū)曾聚集了許多高官賈商,文化名人和社會賢達,他們居住的公寓、別墅、公館以及教會、學堂等生活處所座落於此,既形成具有歐式風味的建筑群,亦是不經(jīng)意間承載著歷史嬗變的風俗圖卷,從而書寫了海派文化的濃重一筆。
海派文化如果沒有外來特別是歐美文化的融入,則不可能如此精彩。正如陜西北路街區(qū)如果在民國時期沒有這些歐式建筑以及依附其中的文化入駐,如今也不能成為名聞遐邇的歷史文化名街。正是看重這點,當策展人何天華提議在此舉辦我的《復興畫風》線下新作展,我欣然同意。
《復興畫風》是為繪畫筆記,亦圖亦文記錄了我的創(chuàng)作心得,在溫哥華大華堂藝術(shù)中心線上連載,獲得不俗的反響。其重點,在于如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,吸收西畫優(yōu)秀元素,拓展中國畫的創(chuàng)新。這條由任伯年、劉海粟、林風眠、程十發(fā)等繪畫大師開辟的藝術(shù)之路 ,在中西融合上與陜西北路的歷史文化風貌交匯,使我的畫展找到切入點,把準了海派文化的脈絡(luò)。
細探這條街區(qū),商業(yè)的觸角已深入到每條特色弄堂,時尚享樂無處不在。每天午后,燈紅酒綠直至深夜。街區(qū)的背后,雄厚的資本托起廣廈千萬,成為現(xiàn)代大都市的黃金地段。而文化只是冰山一角,我開畫展的"藝享空間"窄小簡樸,但又何妨? 我們熱愛這座城市,熱愛藝術(shù),別無他求。融入其中,感思古來今往和時代發(fā)展,只為獲得靈感和快樂。
花卉作品
水鄉(xiāng)作品
山水作品